甲種電匠投身輔具維修 化身為製氧機高手
2023-08-11 | 蕭靜雯從警政署退修的志工申富文,從事水電專業長達三、四十年,擁有甲種電匠(室內配線乙級技術士)資格,專長工業配線、室內配線、空調冷氣等工作,退休前在警政署擔任設計管理師,帶領3位同仁,負責資訊、網路、水電、空調等設備保養工作,工作吃重卻累積下相當豐富的經驗。
申富文年輕時就患有鼻竇炎,開刀、吃藥、針灸不斷,但都未有起色,後來他巧遇善知識,開始修學佛法;也在因緣之下,結識了慈濟志工黃明文,在其牽引下,加入了慈濟輔具團隊。
維修如修行 結合慈悲與科學
早在四、五十年前,申富文讀國中時,就看過《慈濟道侶》叢書,就此成為慈濟會員,護持慈濟至今。他退休後適逢土城輔具平臺籌備處成立,有電機專業的他,對製氧機的維修產生了興趣。
申富文將維修輔具當成修行。他說製氧機的修復非常複雜,他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,都是靠著佛法,才能讓自己度過很多難關。
在各項輔具當中,製氧機對於嚴重心肺功能患者,或是末期病人,是非常需要的。這些患者需要製氧機提供氧氣,才能儘快恢復,或度過安養期,申富文之所以能夠耐心投入製氧機的繁複維修,就是因為心繫這些有需求的患者。因為添購或租用一臺製氧機,對於患者和家屬而言,都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。
然而,製氧機的維修也是輔具維修中最困難項目之一,申富文幾經磨練,已經悟出心得,現在他一拿到回收的製氧機,會先測試它的壓力、流量、含氧量、空壓機馬達的負載電力,接著再測試管線有無破損?做過重重檢測後,他再衡量自己有無維修成功的把握,最後才決定要不要更換「分子篩」。他表示,分子篩是消耗品,購買費用來自十方布施,絕不能換了之後,才發現機器根本無力挽回功能,那就平白浪費了布施。
累積多年維修經驗,申富文現在已經可以評估輔具團隊的整體量能,他估計,如果能夠取得「專用閥」,團隊對於製氧機的成功修復率,將會提升不少,他說「製氧機的主零件,如過濾器、分子篩,團隊都有辦法自己買、自己換,但容易故障的『四通閥』,也就是製氧機的專用閥,目前還無法取得。」這也是他目前最大的掛心。
高齡化社會到臨 輔具維修需延續傳承
2035年臺灣社會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估計每三人就有一位65歲高齡者,而離島的高齡化比率又將比臺灣本島更嚴重,加上臺灣臥床率是世界最高的,屆時製氧機的需求量將會大增。輔具維修團隊,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,一想到這裡,申富文就有傳承的迫切感,他說,自己有責任要將這一身功夫,好好傳給接棒的年輕人。
為了傳承,輔具維修團隊經常為青年營的孩子舉辦維修課程,申富文總是細心自製講義發給學員,除了傳授維修功夫之外,也希望能青年學子能夠因此種下良善種子,待因緣成熟,自然就會走入慈濟,參與關懷,輔具維修平臺也將能代代相傳。
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(文:蕭靜雯,三峽報導,2023/08/09)(文史處楊雅穎編輯)